总有一句话能表达出你此刻的心情,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的。
当前位置:中医药网|中华中医药网|中医理论|中医药常识 中药大全内容页

紫贝的药用价值及用法

基础信息

别名:文贝、砑螺、紫贝子、南蛇牙齿、狗支螺、紫贝齿、紫贝止、贝齿、海巴

性味:味咸;性平

功能主治:镇惊安神;平肝明。主小儿高热抽搐;头晕目眩;惊悸心烦;失眠多梦;目赤肿痛;热毒目翳

生长采收

来源:药材基源:为宝贝科动物阿文绶贝、山猫眼宝贝、虎斑宝贝等的贝壳。

原形态:1.阿文绶贝,贝壳长卵圆形,壳质坚固,一般壳长75mm,宽42mm,高34mm,大者可长80mm。壳塔和螺旋部几乎完全被珐琅质所遮盖。背部膨圆,两侧下部渐收缩,边缘稍厚。壳表光亮细滑,褐色或浅褐色,具纵横交错、不甚规则的棕褐色断续条纹及许多星状花纹,袂看形似阿拉伯文。背线明显,不具斑纹,背部隐约可见褐色或灰蓝色的横带,这种色带在幼体时甚明显。两侧缘灰褐色,其上有紫褐色斑点,且延伸至基部。壳口狭长,微曲,前端稍宽,两唇齿各约32枚,呈紫褐色。壳内面为淡紫色。前后水管沟短。 2.山猫眼宝贝,贝壳长卵圆形形,壳质坚固,一般壳长48-57mm,宽27-32mm,高24-28.5mm。壳背膨圆,两端微瘦,壳表紫红色或淡褐色,表面如次样光滑,其上有一层较薄而呈灰白色的珐琅质,犹如蒙上一层薄雾,稍下层呈黄褐色,具密集的淡褐色雀斑及不规则的较大而稀的黑褐色斑点,并分散至壳的两侧缘,背线明显。两侧缘及壳基部呈白色,基部较平,有棱。壳口狭长,居中,唇齿短,白色,齿间橘红色,内唇齿约22枚,外唇齿约26枚,壳内面白色。 3.虎斑宝贝,贝壳卵圆形,壳质坚厚,一般壳长在90mm左右,较大个体壳长106mm,宽68mm,宽53mm。壳背膨圆,两端微突出,前端较尖瘦;后端内陷。背线明显偏向一侧,略弯。壳表极光滑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,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或黄褐色斑点,形如虎皮斑纹。斑点色泽的浓淡与环境密切相关,如栖于礁穴内者色深,沙滩光亮处者色浅。基部中间稍凹呈乳白色。壳口狭长,前部稍宽,微曲。内唇中部稍后,常有黑褐色大斑1块,内唇齿较细,22-26枚,于中间者排列较密。外唇服厚,边缘的齿较粗,24-30枚。前水管沟较后水管沟略短。

生长环境分布:生态环境:1.栖息于低潮区岩石块的下面或珊瑚礁的洞穴内,喜昼伏夜出、雌雄异体,产卵期在海南岛为4-6月。 2.生态同前。 3.生活于低潮线下一至数米深的岩礁海底,退潮后陷藏于珊瑚基部或珊瑚礁洞穴内,都昼含伏夜出黄昏后出来觅食时,外套膜展开后将贝壳完全包住,其上伸出许多触手,非常漂亮。产卵期在西沙群岛为3-4月。我国分布于台湾、海南及西沙群岛。 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及南沙群岛。 2.我国分布于台湾、海南及西沙群岛。 3.我国分布于台湾、海南及西沙群岛。

文献

出处:出自《唐本草》;《唐本草》:紫贝,形似贝,圆,大二、三寸。出东海及南海上。紫斑而骨白。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各家论述:1.《唐本草》:明目,去热毒。 2.《纲目》:治小儿痰疹目翳。 3.《饮片新参》:清心,平肝安神,治惊惕不眠。

紫贝的用法

紫齿贝需要先煎。
紫齿贝又称紫贝、紫贝子、贝齿、文贝,是将虎斑宝贝、阿文缓贝等宝贝科动物的贝壳入药,由于属于贝壳类药材,主要含量为碳酸钙以及铁、镁、氯化物、硅酸盐等有机物质,所以官方药典用量为10g~15g,煎服并且需要先煎。另由于矿物质容易损伤脾胃,所以脾胃虚寒者需要谨慎服用,或者配伍健脾护胃等药材共同服用,在达到临床意义的同时不至于损伤脾胃。
紫齿贝的功效较多,主要作用为镇静安神、平肝潜阳、明目,可以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抽搐、失眠多梦、头晕目眩等。

紫贝齿具有平肝潜阳、镇惊安神、清肝明目的作用,可以用来治疗头晕目眩、惊悸失眠、目赤翳障、目昏眼花等疾病。
紫贝齿具有镇惊安神的功效,比较适合由于肝阳上亢、心阳躁动而导致的心烦、失眠多梦的症状,可以起到安神平肝的效果。同时紫贝齿味咸性平,并且入肝经,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,可以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目眩等症状。可以和牡蛎,灵磁石等药物一起用,可以增加平肝潜阳的效果。
另外,紫贝齿还含有丰富的碳酸钙以及少量的镁、铁、硅酸盐、磷酸盐、硫酸盐和氧化物等成分。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,紫贝齿的化学成分与石决明相似,所以有一定的镇静解热解痉的作用,还具有解热,降低血管通透性及其抗肝损伤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