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有一句话能表达出你此刻的心情,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的。
当前位置:中医药网|中华中医药网|中医理论|中医药常识 经络位置图内容页

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图解

内关穴

养心安神,理气止痛,宽胸散结,和胃降逆(根据其穴性,临床主要州于西医学中的各种心脏病、胸部疾病、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)。

内关穴

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

内关穴功效与作用

内关归属手厥阴心包经,为心包经之络穴,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于阴维脉。具有理气宽胸、和胃降浊、养心安神、醒神开窍的作用,临床应用广泛,实用性尚,是临床常用的要穴之一,治疗疾病以胃、心胸和神志病为主。

本穴首见于《灵枢•经脉〉内”,指胸膈之内,前臂内侧;“关”,指关隘。本穴为八脉交会穴,通于阴维脉,阴维为病在脏,本穴擅治内脏疾患,故名“内关”,别名“阴维”。

《针灸大成》中也记载:“主手中风热,矢志,心痛,目赤,支满肘挛。实则心暴痛泻之,虚则头强补子。”这个穴位,对于由于饮食不洁、饮酒过度、呕吐不止或者想吐又吐不出来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不适,具有良好的疗效。经常按摩内关穴, 还可以治疗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。

(1)内关是治疗心脏病之常用穴、要穴、主穴。本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,心包为心之外闹,有代心受邪的作用,故本穴对心血管疾病有卓著的疗效,足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穴,内关在调理心脏方向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功能,心动过速的针之可减慢心率,心动过患者可加快心率,具有广谱的作用,在临床中有“心脏病第一穴”之称。可用于多种心脏疾患,如心悸、怔忡、心痛、心肌炎、心律不齐、早搏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各种心脏疾患。临床用本穴治疗心脏疾患的病案报道甚多,并且疗效可靠满意。

(2)内关也是治疗神志疾病之常用穴。本穴为心包经之穴,心包经屈心包,系心脏,心主祌明,藏神,刺之可祛邪而宁心安神,主治邪陷心包、痰热上扰、心神逆乱之中风脏躁、癫狂不寐等症。临床常用于眩晕、失眠、癫痫、头痛、抑郁症、癔症等多种神志病。

(3)内关是治疗胃部疾病之要穴。本穴为心包经的络穴,与三焦经相联络,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于阴维脉,能疏通三焦气机,降逆和胃,起到镇痛、止吐、解痉的治疗作用,临床用于各种胃部疾病,如胃痛、呕吐、呃逆等症,尤善治疗呕吐,临床有“止吐第一穴”之称。在临床常和中脘、足三里合用,被称为“胃三针”,专治各种胃疾,临床中常和公孙合用治疗胃心胸疾病,是八脉交会之用。

(4)内关是治疗上肢痿痹的效穴。手厥阴心包经“循臑内,行太阴、少阴之间,入肘中,行两筋之间,人掌中,循中指,K•支者,别掌中,循小指次指出其端”。心包经经脉病候言“手心热,臂、肘挛急,腋肿”。根据“经脉所行,主治所及”的理论,以及与病候主治所言,用内关治疗手指麻木、上肢瘫痪及疼痛的相关病症是情理之中。

(5)内关是疏肝解郁之常用穴。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为同名经,根据同名经“同气相通”的原理所用,本穴有良好的疏肝解郁之效,临床中常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闷、胸痛、嗳气、乳房疾病以及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、高血压、眩晕等病症,临床常和太冲合用。

(6)内关是临床急救要穴之一。因心包代心受邪,心主血脉,故心包经也主脉所生病,用之则有醒脑开窍、宣闭固脱的作用,对心阳虚衰、休克、低血压、中暑、晕厥等症皆有急救的作用,临床常和人中、涌泉合用。

内关穴主治

呕吐  心脏衰弱  胃痛  膈肌痉挛  晕车

(1)心脏疾病:心悸,胸闷,胸痛,心律不齐,心动过缓,心动过速,心肌炎,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,心绞痛,风湿性心脏病,肺源性心脏病,高血压心脏病。

(2)胃病的治疗:胃痛,呕吐,呃逆,嗳气。

(3)神志疾病:头痛,失眠,郁证,脏躁,癔病,癫痫。

(4)经脉循行病症:手指麻木,肘臂痛。

(5)急救:晕厥,休克,中暑,晕针。

(6)其他:如乳腺疾病,晕动病,无脉病,血栓闭塞性脉管炎,膝痛,瘿气,梅核气,中状腺功能亢进,疟疾等。

内关穴的准确位置

属手心包经经脉的穴道,在人体的前臂掌侧,腕横纹中央向上2寸。

直刺0.5〜1寸,可灸。

内关穴位置取穴

将右手三手指并拢,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,这时右手食指所按手腕中心,就是内关穴。

内关穴按摩方法及功用

用拇指指尖或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,有特别酸、胀、微痛的感觉。每天早晚, 左右各掐按1〜3分钟,先左后右。

治疗功用:宁心安神,理气镇痛,和胃降逆。

内关穴配伍及功效作用

痛经丨配伍穴位:素髎穴、内关穴、三阴交穴

疾病概述: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,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,并有全身不适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,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。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,称原发性痛经,也称功能性痛经。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,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盆腔炎、肿瘤等。

按摩顺序与技法:首先用食指指腹轻轻地按摩位于人体的面部,鼻尖正中央的素髎穴2分钟,接着按压手部的内关穴3分钟,最后刮三阴交穴3分钟。

其他病症配伍穴位

害喜丨配伍穴位:中脘穴、足三里穴、内关穴

落枕丨配伍穴位:肩井穴、肩髎穴、后溪穴、外关穴、内关穴

(1)内关配公孙治疗胃心胸疾病。

(2)内关配中脘、足三里治疗各种胃病。

(3)内关配人中、涌泉用于急救。

(4)内关配合谷、太冲、膻中治疗乳腺疾病。

(5)内关配太渊治疗无脉病。

(6)内关配神门治疗失眠、心悸、怔忡。

(7)内关配三阴交、合谷、足三里治疗心气虚衰。

(8)内关配合谷、太冲、丰隆、心俞治疗癫狂。

(9)内关配间使治疗各种心脏病。

(10)内关配太冲、期门治疗胁痛腹胀。

(11)内关配公孙治疗呃逆、呕吐。

内关穴禁忌

内关下面有正中神经,操作时应当注意,当刺之神经可迅速传至中指,此时应改变针刺方向,行针不可过强,以免伤及正中神经。

内关穴古籍摘要

(1)《针灸甲乙经》卷七:面赤皮热,热病汗不出,中风热,目赤黄,肘挛腋肿,实则心暴痛,虚则烦心,心惕惕不能动,失智,内关主之。

(2)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手中风热;凡心实者,则心中暴痛,虚则心烦,惕然不能动,失智,内关主之。

(3)《针灸大成》卷七:主手中风热,失志,心痛,目赤,支满肘挛。实则心暴痛,泻之;虚则头强,补之。

(4)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:伤寒发热,胸满,腹胀,肠鸣冷痫,脾黄癖块,泻痢,食积,咳嗽哮喘,肠风痔漏,五淋。

(5)《八脉八穴主治症歌》:中满心胸痞胀,肠鸣泄泻脱肛,食难下膈酒来伤,积块坚横胁抢,妇女血痛心痛,结胸里急难当,伤寒不解结胸膛,疟疾内关独当。

(6)《针方六集》卷五:心腹一切痛苦,喜笑悲哭,中指不用,宜吐不得吐。

(7)《标幽赋》:胸腹满痛刺内关。

(8)《拦江赋》:胸中之病内关担,脐下公孙用法拦。

(9)《玉龙赋》:取内关与照海,医腹疾之块。

(10)《玉龙歌》:腹中气块痛难当,穴法宜向内关防。

(11)《杂病穴法歌》:舌裂出血寻内关。

(12)《百症赋》:建里、内关,扫尽胸中之苦闷。

(13)《医学入门•治病要穴》:内关,主气块,及胁痛,劳热,疟疾,心胸病。

(14)《黄帝明堂经》:内关,主而赤皮热,热病汗不出,中风热,目赤黄,肘挛腋肿,心胸部突发剧烈疼痛的实证,以及心烦心乱的虚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