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仲
补肝肾,补精血,强筋骨,安胎别名:制杜仲、北仲、厚杜仲、川杜仲、思仲、思仙、丝楝树皮、丝棉皮、树棉皮、胶树
性味:味甘,性温。
归经:归肝、肾经。
体质:气虚体质、阳虚体质
古籍:杜仲古籍记载
安胎 补肝肾 补血 壮筋骨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。用于肝肾不足,腰膝酸痛,筋骨无力,头晕目眩,妊娠漏血,胎动不安。
用法用量:6~10g。
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安胎、补精血、补肝肾、强筋骨。
滋肾强阴: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及疼痛、阳痿、尿频、小便余沥、头晕目眩等,对于其他外邪所致的腰膝疼痛,也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。
固冲安胎:用于肝肾不足、冲任不固所致的胎动不安、习惯性流产,伴腰膝酸软、头晕目眩、耳聋耳鸣者尤宜。
补肝:人们关注比较多的是杜仲滋肾强阴的功效,但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杜仲是润肝燥、补肝虚的要药,具有润肝燥、补肝经风虚的功效。
强筋骨:肝主筋,肾主骨,肾充则骨强,肝充则筋健,人体肢体屈伸利用,都源于筋。杜仲气温平,甘温能补,微辛能润,所以能够补肝肾,从而强筋骨。用于肾冷腰痛、腿脚无力、四肢拘挛、关节痹痛等症。
杜仲的功效与作用1、强腰补肾
杜仲所含杜仲绿原酸具有兴奋垂体——肾上腺皮质系统、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,可以助阳补肾。
杜仲的功效与作用2、降血压
现代医学实践表明,杜仲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所降低,并改善头晕、失眠等症状。
杜仲的功效与作用3、抗衰老
杜仲中富含的多种微量元素与人体内分泌系统、免疫功能系统,生长发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,特别是与抗衰老有密切关系,如锌可加速创伤、溃疡、手术创口等的修复,对淋巴细胞起特异性促细胞分裂的作用,具杯延缓衰老的作用。
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炭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盐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杜仲图片
杜仲主治
用于肾虚腰痛、筋骨无力、阳痿、遗精、不孕、小便余沥、跌打损伤、头痛、眩晕、妊娠漏血、胎动不安等症。现代常辨证配伍用治高血压病、坐骨神经痛、腰腿痛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小儿麻痹后遗 症、先兆流产等。
杜仲现代药理研究
1.杜仲具有使小鼠胸腺萎缩的作用,提高体液免疫功能。
2.杜仲有强心、降压作用。
3.杜仲有促进肝糖元堆积、使血糖增高的作用。
4.杜仲有抗炎的作用,能增加血液中皮质醇的分泌。
5.杜仲能增强动物活动能力,抗冻、耐缺氧能力。
6.杜仲有镇静、镇痛作用。
7.杜仲能显著抑制大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活动,降低其频率和收缩强度。
8.杜仲有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。
9.杜仲有明显抗肿瘤作用。
10.杜仲有抗凝血作用。
11.杜仲能延缓衰老,对大鼠肝脏、肌肉的脂质过氧化有明显保护作用。
12.杜仲可促进人体的皮肤、骨骼、肌肉蛋白质胶原的合成和分解,具有促进代谢、防止衰退的功能。
13.杜仲有利尿作用。
杜仲成分
主含木脂素类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、杜仲树脂醇双吡喃葡萄糖苷、杜仲树脂醇双吡喃葡萄糖苷甲醚,以及环烯醚萜类成分京尼平、京尼平苷、京尼平苷酸、桃叶珊瑚苷、筋骨草苷等。具有降血压、健骨、抗疲劳、性激素样作用,并有增强免疫、延缓 衰老等作用。
现代药理研究发现,杜仲对中枢神经系统、免疫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,印证了我国古代关于杜仲“久服轻身不老”的论述。药理研究还证实了杜仲有利尿、降压、镇静等功效。可以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酸腿痛、腿膝无力等;肝肾不足、冲任不固引起的胎动不安,伴腰膝酸软、头晕目眩。
杜仲用法用量
日常用法:10~5克,用水煎服。1、强腰补肾杜仲60克,川芎30克,虎杖30克,白酒500克,将3味中药放入白酒中浸泡15天后服用。2、益气养血杜仲10克,黄芪10克,当归5克,鸡蛋1个,将3味中药煎煮40-50分钟后,放入鸡蛋同煮至熟,食蛋。5、炖煮将杜仲、肉桂与狗肉一起放入砂锅内,加适量水,先用大火烧开,然后小火慢炖。等到狗肉烂熟时,加盐调味,食肉喝汤。杜仲的禁忌
阴虚火旺者慎服。内热、血燥者忌用。
杜仲和蛇皮、元参不宜三者同用。
杜仲过敏者禁用。
低血压患者禁用。
杜仲选方
1、治腰痛:川木香5g,八角茴香、杜仲各15g。水煎服,渣可再煎。
2、治女性胞胎不安:杜仲适量。去粗皮细锉,瓦上焙干,捣为末,煮大枣肉糊丸,如弹子大,每服1丸,嚼烂,糯米汤下。
3、高血压:杜仲叶15g,白菊花10g,用开水浸泡,代茶饮。
4、血脂异常症:杜仲叶15g,决明子10g,何首乌10g,水煎代茶饮。
5、补肾乌发:炒杜仲、炒补骨脂各30g,核桃仁100g。将上述药研成细末,每日早、中、晚各冲服10g。能补肾乌发。
6、散寒止痛:杜仲12g,肉桂9g,狗肉?200g,盐等调料适量。将狗肉洗净切块,与肉桂、杜仲共放砂锅,加清水适量,大火烧开后改小火慢炖,狗肉熟烂时去药渣,加调料,食肉喝汤。
方一:预防高血压、动脉硬化
杜仲50g,葡萄酒500ml。浸泡7日后服,每次服15ml,每日2~3次。
方二:治疗水肿
杜仲20g,玉米须60g。每日1剂,水煎分3次服。
方三:治疗急性肾炎
生杜仲30g。先将杜仲研末,再装入除去内膜的猪肾中炖熟,食肉服汤,每日1剂,并酌服羊奶。
方四:治疗外痔
杜仲30g,水煎,取汁煮桂圆肉适量及鸡蛋1~2枚多次分服。
方五:治疗肾虚腰痛、阳痿、小便频数
杜仲30g,豬肚250g。共煮去药,饮汤食肉。
方六:治疗半身不逆,腰膝无力
杜仲15g,锦鸡儿、千斤拔各30g,猪脚1只。加水共炖烂,吃肉喝汤。
方七: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
杜仲15g,补骨脂12g,核桃仁30g,猪肾1对。将药与猪肾共炖至烂熟后,去杜仲、补骨脂,加食盐2g调味,每日分2次,连汤服用。
方八:治疗习惯性流产
杜仲、续断各等量,共研细粉,用红枣汤送服。每次10g,每日3次,连服10~20日。
杜仲日常食用方法
杜仲荷叶煨猪肾
材料:猪肾1个,杜仲末10g,荷叶1张
做法:1、猪腰洗净,挑去筋膜,切片,放入杜仲末。
2、再用荷叶包裹,煨熟即可。
养身功效:补益肝肾,强壮筋骨。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属肝肾亏虚型、腰背酸痛、活动不利、神疲乏力、头晕脘闷等。
高血压病
功效:补肝肾
做法:杜仲研末,用温开水冲服,每日2次,每次3克。
风湿性关节炎
功效:补肝肾,强筋骨,祛风通络 做法:
杜仲、鸡血藤各15克,怀牛膝10克,补骨脂9克,红花6克,白酒500毫升。将上述诸药研成粗末,放入干净容器内,倒入白酒,密封,浸泡1周。每次服用15毫升,每日2次,早晚服用。
妇人胎动不安
功效:补肾安胎
做法:杜仲20克,去粗皮细锉,烘干研末。加枣肉250克同入砂锅,加水适量,文火煮成糊,制成丸子如弹子大,烘干即成。每次1丸,嚼烂,糯米汤下。
高血压病(肝肾不足型)
功效:补肝肾,降血压 做法:
生杜仲、桑寄生各15克,生牡蛎20克,白菊花9克,枸杞子9克,同入砂锅,加水500毫升,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取汁200毫升,二煎加水300毫升,取汁200毫升,2汁混合。趁热服用,每日1剂,上下午各服1次。
腰膝疼痛、阳痿、尿频
功效:补肝肾,强筋骨 做法:杜仲10克,洗净,放入砂锅,加水500毫升,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钟,倒出汁液,再煎1次,2汁混合,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,调入蜂蜜30克即成。早晚分食。
小儿麻痹后遗症、肢体痿软无力
功效:强筋骨 做法:杜仲20克,洗净。猪蹄500克,洗净,剁块,焯水晾干。同入砂锅,加水、黄酒、盐适量,文火熬4小时即成。饮汤吃猪蹄,佐餐食用。次日将药渣另加猪蹄500克再行煎服,隔日1剂,共服10剂。
补益肝肾,散寒止痛一一杜仲狗肉汤
杜仲12克,桂皮9克,狗肉200克,调料适量。将狗肉,与桂皮、杜仲共放入砂锅内,加水适量,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炖至狗肉烂熟,去药渣加入盐等调料。本品也可用于产后肾虚之身痛的食疗。
补益肝肾,强筋壮骨一一杜仲炒羊肾
羊腰子500克,杜仲15克,五味子6克,波粉(玉米〕15克,酱油8克,盐4克,大葱10克,姜5克,植物油25克。将杜仲、五味子放入锅内,加适量清水,煎煮40分钟,去药渣,再加热浓缩成稠药汁;将羊肾洗净,去筋膜臊腺,切成小块腰花,放入碗内,加药汁、淀粉拌匀。将锅烧热,放入油,至六成热时放入腰花,爆炒至嫩熟,烹入酱油、黄酒,放入葱、姜末,再炒片刻即可。
补肝肾,降血压一一菜胆杜仲辽参
油菜心100克,杜仲(粉)20克,水发辽参200克,鲍鱼汁120克,鸡汤80克。锅中放油,油热煸香葱姜片,放入辽参条、杜仲粉,加鸡汤、鲍鱼汁,加盐、蚝油调味,烧10分钟后,将辽海参条捞出;原汤找好味,再放入辽参条收汁,盛出装在用炒好的油菜心围边的盘中即可。
补气血,降血压——杜仲番茄肉片汤
杜仲(粉)15克,番茄100克,猪瘦肉50克,姜5克,葱10克,盐5克,素油50克,鸡蛋1个,淀粉20克,鸡汤500毫升。把肉片放入碗内,加入水、波粉、盐、杜仲粉,打入鸡蛋,拌成稠状挂浆,待用。把炒锅置大火上烧热,加入素油,六成热时,下入姜片、葱段爆香,加入鸡汤烧沸,下入肉片、番茄片,煮8分钟即成。
杜仲+山药 增强补贤安胎功效
杜仲+桑寄生 增强滋补肝肾功效
杜仲+牡蛎 增强滋补肝肾功效
杜仲+大枣 增强补肾安胎功效
杜仲药用部位
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杜仲的树皮。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落叶乔木,高10~20米。枝、叶、树皮折断后均有很多银白色细丝。单叶互生,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性,异株,发叶前或发叶时开花,单生,无花被,雄花苞叶匙状倒卵形,雌花花柄短,苞叶较小。翅果扁平。清明至夏至期间,用局部剥皮法剥取生长15年以上老树树皮,晒干。夏、秋采老叶,鲜用或晒干。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南及长江中下游各地。生于低山林中,多为栽培。杜仲选购保存
以皮厚而大、糙皮刮净、外面黄棕色、里面黑褐色而光、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。皮薄、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次之。须放置于干燥处保存,注意防霉变。杜仲地道产地:主产于四川、陕西、湖北、河南、贵州等地。